中国江苏网7月28日南通讯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,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,日前,崇川区司法局天生港镇司法所、龙湖佳苑社区工会、关工委、共青团联合举办“‘京’彩说法 法治‘童’行”主题活动,将传统戏曲文化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,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环节,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启蒙课,让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童心。

看大戏悟法理 知正义守正道
活动开始,天生港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孩子们播放了一段《铡美案》中包公怒审陈世美的经典片段。随着唱腔落下,工作人员指着屏幕问道:“大家发现了吗?陈世美隐瞒已有妻儿的事实欺骗公主,放在今天可能构成重婚罪。他狠心抛弃妻小、拒绝抚养子女,更是违反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中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。”随后,工作人员结合京剧桥段与现代法庭审判的异同,耐心讲解:“就像包公审案要听原被告双方陈述,现在打官司也得让原告和被告都把话说清楚,这叫‘程序公正’,是法律保证公平的重要原则。”“原来戏剧里藏着这么多法律道理!”六年级学生小吴恍然大悟。

绘脸谱辨善恶 知是非立本心
在龙湖佳苑社区校外辅导站的活动室里,“脸谱绘法 忠奸立辨”环节热闹非凡。桌上整齐摆放着空白脸谱、颜料和画笔,志愿者先向孩子们讲解脸谱的文化寓意:“红色代表忠诚勇敢,比如关羽;白色象征奸诈多疑,比如曹操……”
讲解声刚落,孩子们迫不及待拿起画笔,在空白脸谱上勾勒线条、填充色彩。三年级学生小林画了一张“半红半白”的脸谱,他解释道:“我觉得人不是绝对的好或坏,就像如果有人不小心犯了错,改正了还是好孩子。”志愿者顺势引导:“就像法律既会惩罚错误行为,也会给知错能改的人机会,这就是‘宽严相济’的道理。”

答疑问懂法规 明事理守准则
“法律知识问答现在开始!”随着主持人一声宣布,“法律知识问答”环节拉开序幕。“父母不抚养孩子,谁可以帮忙起诉?”“同学借了东西不还,该怎么办?”“被人起外号欺负,能求助法律吗?”这些题目既有结合《铡美案》的延伸提问,也有贴近校园生活的实际问题,孩子们抢答的热情高涨,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。在志愿者的引导下,孩子们逐渐明白解决矛盾纠纷不只有吵架一种方式,还可以协商、找大人帮忙,或者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。
此次活动,通过传统戏曲这一文化载体,让法治教育变得生动可感。接下来,天生港镇街道将探索更多“文化+法治”的教育模式,让孩子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,种下法治的种子,为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基石。(吴淑)